壇上伽藍是弘法大師到
高野山最初設立的根本道場,等於是日本真言宗的起源之地,這也是「根本大塔」名稱的由來,因為這裡就是弘法大師開始傳道、一切的根本。不過在進入壇上伽藍之前,我跟赤松院山下智久兩個剛在御廟前、頌德殿喝的熱茶暖身效果又過了...先到壇上伽藍前的全家買個熱飲頂著先!
34.jpg 256.15 KB
據赤松院山下智久之我朋友說這間全家是
高野山上唯一的一間便利商店,開設大約才兩年左右!但這兩年期間他就已經曾聽過「有熊跑進全家,請大家暫時不要進去消費」的
高野山官方廣播放送紀錄XDDDD
我接著問他說「熊跑到全家那要怎麼辦啊?店員沒事嗎?」赤松院山下智久回答我說「其實只要裝沒看到、不要驚慌也不要激怒熊,牠自己逛完、逛開心就會離開了!有時在山路上也會遇到熊啊~」對我們這些平地外國人而言聽起來很不可置信的事情,卻是
高野山上再尋常不過的日常插曲!
1.JPG 53.18 KB
壇上伽藍其實是個由眾多佛寺組成的區域,在這個區域中除了佛寺、佛堂外,還有藏經閣跟佛塔等等建築,赤松院山下智久也順便告訴我「在這深山野林中,最怕的天災不是地震、不是洪水,而是天火。」
什麼是天火呢?天火其實就是打雷,在沒有避雷針等相關避雷知識的古代,只要遇上打雷閃電的氣候,就是
高野山上僧人們擔心受怕的時刻!因為
高野山上的建築都是木造的,只要打雷閃電劈在建築物上,那燒起來的速度根本就來不及救!很多寶貴的經典、典籍、建築也往往因此付之一炬。
35.jpg 249.6 KB
就像在壇上伽藍中門裡的這四天王像,就有兩尊是因為天火燒燬、後來重新雕刻的復原作:上面這兩尊是在天火中搶救出來、開山之際就設立的舊佛像,而下面這兩尊則是後來再請工匠重新雕刻的復原作。
36.jpg 238.4 KB
雖然復原作在細節上比較精細、華麗,但舊佛像那種莊嚴、神聖之感卻是無法復原再造的。因為天火燒燬了很多無法讓後代看到的美,對當地人來說也是頗大的遺憾。
37.jpg 235.42 KB
穿過中門後,第一個遇到的建築就是金堂,金堂於西元819年左右設立,但不幸曾遭天火燒燬,因此現在看到的金堂是在1932年重新建造的復原作。只要
高野山上有重要法會都會在金堂中舉行,而堂前的柱子上就會書寫著該次法會的摘要。
38.jpg 218.09 KB
常被當作
高野山代表性建築而出現在各觀光宣傳單上、日本最高最大的雙層寶塔「根本大塔」也是經天火燒燬後重建的建築,其實要分辨
高野山上的建築「哪些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哪些是經燒燬後重建的」,只要看屋頂跟建築顏色就能分辨。
42.jpg 277.99 KB
較為古老的建築,屋頂都是使用檜木皮層層堆疊上去、稱為「檜皮葺」的建築工法,且由於每棟建築建造、重建的時間不同,因此現在
高野山境內使用檜木皮屋頂的建築,也有專門的工匠、每隔幾年就會來重新貼皮的維修照顧。
51.jpg 283.57 KB
在根本大塔旁、有間在四周掛滿金燈籠的御影堂,御影堂的建立原本是作為弘法大師念佛之用的,在弘法大師入定後,在此放置由安奉真如親王所繪的弘法大師御影像,因此稱作御影堂、也成為
高野山境內最重要的精神寄託指標。
39.jpg 270.51 KB
傳說是在弘法大師從中國取經回日本前,他為了選定傳教之地而煩惱時,拋出了手上的三鈷杵、讓手上的法器去尋找最適合他傳教之地,而這支三鈷杵就落在了
高野山這棵三葉松前,也因此弘法大師選定了這個地方作為向日本國內傳播佛教信仰的根據地。
41.jpg 177.32 KB
而這棵三鈷の松也被後世認為是弘法大師手上的三鈷杵化身,傳說在這裡撿拾三葉松落下的葉子,就能得到弘法大師的祝福,放進錢包裡也有招財的作用,若是在櫻花季、楓葉季等等
高野山上遊客眾多的時候來,聽說這裡的落葉都會被撿光光、可說是一葉難求的三葉松啊!
43.jpg 365.49 KB
在眾多佛堂、寺院坐落的壇上伽藍境內,卻有一間春日造形式的神社「御社」靜靜地矗立在西塔前,這是由於弘法大師要在
高野山此處設立佛堂、建設佛教聖地時,受到鎮守
高野山的天野社地主神的照顧,因此在此設立祭拜
高野山神天野社地主神的神社,這種神道教與佛教融合的和諧氣氛也讓人感受到此地的圓滿美好。
44.jpg 344.56 KB
六角經藏閣原本是作為收藏「鳥羽法皇的皇后美福門院」在祭拜鳥羽法皇時以紺紙和金泥書寫的一切經,在西元1159年時修築完成,但後來經天火燒燬、其中所藏經典搶救出來後,現收藏於寶靈館中,而墓前看到的六角經藏是1934年重建完成的復原作。
46.jpg 303.65 KB
每個建築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其建設、修復的由來典故,可說是走一趟壇上伽藍、就等於來一趟被「動輒上千上百年歷史建築包圍」的世界文化遺產之旅!在這樣的古蹟間穿梭,不僅讓人覺得身心靈都受到宗教、山林景色的洗滌,更讓人對日本人保護古蹟、修復建築的功力讚嘆不已!這樣的氛圍與感動可說是
高野山上獨一無二的特色呢!